關於出版,我想說的是:「所見即所得」的辦公桌策略


雖然寡廉鮮恥地套用了村上先生的書名句型,但好歹我平日也有跑步,我想他應該不會向我計較吧。
總之,每個禮拜三,我會和大家分享關於出版工作上所遇到的新鮮事!
這個禮拜,關於出版,我想說的是:
「所見即所得」的辦公桌策略

讀者來信:「逗點工作室長什麼樣子呢?編輯的辦公桌上,都會放什麼東西呢?」

以下是我的回答:

我的辦公桌樣子,土土的,哈哈哈(羞)。 
很多人都以為創業的人很自由,畢竟是自己的,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實際上,創業的人雖然不用打卡,但無時無刻都在上班,就連半夜都會夢到工作。話說前幾天,我才夢到被印刷廠催賬單,驚醒之後,發現兩隻拳頭握得死緊,大概要五個工人拿榔頭才敲得開。改天或許可以出國參加創業人士握拳大賽吧。

因為工作時間很長,選擇一個適合的辦公環境,便格外重要。

以前在學校教書,或是在其他出版社上班時,總是習慣把符合自己態度的東西,像是喜歡的海報、文具、筆記本、書等,一口氣搬進辦公室的小隔間,想要把小隔間打造成自己的家,讓自己的工作環境舒適一點。不久,可能因為某些需求,桌上會多出一株仙人掌、一個鬥魚缸、一雙腳底寫了他人名字的拖鞋、一整組集點蒐集而來的公仔、越來越多的資料夾,或是一直沒有放回去的工具書。

然後,東西越來越多,辦公環境也越來越有你的調調,越來越人性化。

「先放著吧,要用的時候就可已派上用場。」總是這樣說的,然後等到上頭的公仔或是文件夾積了一層灰,不得不擦拭,才覺得麻煩。然後直到要離職的時候,才在心裡咒罵自己:「沒事幹嘛帶那麼多東西過來啊啊啊啊啊啊!」

這種教訓實在太痛苦,畢竟每次要離職的時候,都不能很灑脫一走了之。就連逗點創業的前一年半,我的書桌也經常是眾人的笑柄,邋遢得要死。有一天,看完《設計菜鳥奮鬥記》之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辦公桌(含抽屜)可以在十分鐘內全數打包完畢(但我現在是要逃脫到哪裡啦!),變成更有效率的人。

整頓重點便是抽屜,因為抽屜裡面的東西總會自然繁衍增加,而我不是佐籐可士先生,對於收納很不在行,所以我決定只在抽屜裡面放跟錢有關的東西,其他一律放在外面,採取「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策略,把常用的辦公用品全都放在桌面!(我猜一定早就有工作達人發明這個理論了,畢竟我太後知後覺)

最近在翻譯海明威的作品,所以得常用到字典。黃色那罐超讚的
把真正常用的通訊錄夾進來,再夾一些喜歡的小物品。
話說拍謝少年值得支持喔!

對我來說,「所見即所得」最大的好處,就是:
1.      東西不會積灰塵。
2.      確認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到的東西。
3.      眼不見為淨。沒有太多干擾,工作效率會提高。

因為是出版工作,所以盡可能把桌面留出來,用來放參考資料或是稿件。這張辦公桌原本是書桌,上頭沒有辦公桌常用的玻璃墊,所以我買了一塊20元的A3尺寸透明墊,把經常電話聯絡的通訊錄夾進去,另外再夾了一些砥礪自己的小物件(但也不會天天看到,但這種勵志的東西總是這樣子的啊,就把這些當作壞習慣的勳章吧)。

建立了工作領域後,我每天上下班,都會重新整理一次桌面,把用到的工具書歸位,較大型的用具放回倉庫,然後把杯子洗乾淨。一方面回顧今天完成了什麼事情,另一方面思考明天上班要做什麼,然後把明天一定得完成的瑣事記上行動日誌。

施行「所見即所得」策略,已經快要一個月了,這一段期間雖然工作還是做不完,畢竟少了逗點人二號之後,很多工作得自己完成,不過我發現完成的事情變多了,頭腦也比較清明,考試都考一百分!恰好先前有人在臉書上寫信過來,說想看看我們的辦公環境,就趁機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夠派上用場。

下次來和大家分享,我從汪其楣老師那邊學到的喜餅盒妙術,異常實用啊啊啊!
看起來俗俗的,對出版工作卻有很大助力!
如果對出版工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透過臉書的發訊功能詢問喔(按此加入逗點粉絲團)

歡迎複習先前的單元喔!

高級文案連鎖!

「貓咪後母日記」、「香港台客嗶嗶嗶」也很好看喔!



留言

Ing Yen表示…
黃色那一罐真的超好用!我桌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