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到底什麼是以書養書?◎陳夏民


到底什麼是以書養書?
◎陳夏民


若是你經常關注出版資訊,或許常常聽到「以書養書」這個名詞,也經常聽到出版人把這個名詞掛在嘴邊。究竟什麼是以書養書呢?逗點人就用自身經驗來談一下。簡單來說,「以書養書」有兩個層面,都點出了目前出版業的問題。

第一個便是「以暢銷書養理想書」,大家都知道,會跳進出版業的人體內多半含有太多的浪漫細胞,但浪漫遇到現實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會爆炸,因此需要(很大的)麵包支撐。一本書如果能夠賣完首刷,那麼就符合暢銷書的第一個條件:「回本」,若之後持續熱賣,這一本書的進帳就能夠支撐一個出版社先前或接下來的部分營運支出,當然也可以讓出版社出版一兩本「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理想書。

但究竟要如何打造出暢銷書呢?逗點還沒出過半本,但我相信唯有灌注愛才能讓暢銷書發芽,在那之前也只能苦撐著、一直澆水,等待奇蹟。

第二個以書養書的層面,則與讓出版人——尤其是獨立/微型出版——又愛又覺得內個的「書籍經銷制度」有關。就目前市場機制來看,出版社印製好的書需要透過經銷商發行,經銷商接手後,會負責一本書上市的各個環節,包含運輸、上架、退書等。對於出版商來說,經銷商等於是他們聘用的業務,當然會期待經銷商為他們爭取獲利空間。反之,對經銷商來說,出版商是供貨廠,他們也會期待貨源不會中斷,持續能夠有書推;雙方可說是共生關係

寫到這邊,我發現如果沒有例子說明,我寫八千字都寫不完,所以接下來就以逗點三月新書《履禮怨》為例,簡單說明出版社與經銷商之間的款項支付關係。

二月中,我把一千本《履禮怨》交給經銷商之後,他們會協助在三月初讓書籍上架。接下來,逗點和經銷商整個月就要瘋狂打書,希望能夠把這本書推進每個人的書櫃裡面。為什麼要整個月份卯起來拚呢?因為書籍過了一個月新書(蜜月)期,就會面臨第一波(也是最大波的)通路退書,發書量和退書量都會影響我們的收入。

假如1000《履禮怨》交給經銷商後,可以收到15萬的錢,但若下個月通路退回500本《履禮怨》,貨款就只剩下7.5萬元。假若先前出版的《聖誕老人的禮物》又有退書(第N批退書潮),我們的貨款可能只剩下6萬,但這6萬還包含一定比例的保留款,需要放在經銷商那邊,畢竟他們也會擔心出版社倒掉,所以加加減減我們的貨款可能只剩下4.8萬。

呼,終於算好了,那我們什麼時候會拿到這4.8萬元呢?照理說是四月。但如果四月份逗點沒有新書,先前退書的帳款會讓帳面數字變成負的,除非有新書或是奇蹟出現,否則五月份我們就沒有收入。

所以為了要有穩定收入(通常不是現金,而是開票),很多出版社就必須每個月都推出新書,才有辦法維持支出,這也就是「第二層面的以書養書」

寫了這麼多字,才終於帶出重點,別說你讀了辛苦,我也寫得很心酸啊!畢竟這些印出來的書並不保證都會賣出,假如一直沒有暢銷書出現,所有白花花銀子印出來的書本都會變成拖垮出版社的債務來源(一本書不含版稅,光工錢和印刷成本加起來就至少710萬),說有多可怕就有多可怕。

或許有人會批評這樣的制度有些問題,但在商言商,出版社、經銷商、通路每一方缺一不可,也都有員工要養,在不拖累別人的狀況下,自己只能想辦法照顧好自己。換個角度想,許多讀者應該沒想到,只不過是在實體/網路書店買了一本書,竟然能夠影響這麼多人的生活吧?

﹍﹍﹍﹍﹍﹍﹍﹍﹍

以上是菜鳥逗點人邊做邊學的第一篇筆記,若有些地方的思緒不夠周全,煩請指正,當然,更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