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郭正偉 拍攝) |
雖然寡廉鮮恥地套用了村上先生的書名句型,但好歹我平日也有跑步,我想他應該不會向我計較吧。總之,每個禮拜三,我會和大家分享關於出版工作上所遇到的新鮮事!這個禮拜,關於出版,我想說的是:
「想上架?沒那麼簡單」◎陳夏民
寫了一年數載才完成的大作,終於出版了!你拿到出版社寄過來的書,覺得先前的肝苦、嘴破、長白髮(或許還有白鼻毛)都有了代價。然後,你興奮地衝到附近書店,繞過一個又一個的新書平台區,才發現自己的書不在上面。詢問櫃台人員書在哪,他們告訴你:「只有一本,在華文創作區書架上。」走過去一查,發現自己的書開本比較小,彷彿被旁邊兩本大開本的書霸凌,整個龜縮進書架,有一種「好像在那兒,又好像不在那兒,該怎麼說呀這到底在不在那兒呢」的微妙感。回到家,你忽然覺得悲從中來,打電話給出版社的編輯說:「我找不到,我到不了,你所謂的將來的美好……」
好悲傷喔,順便點播范范的〈到不了〉好了,就送給每一本上不了新書平台區的書。你們辛苦了,希望終有一天,有人會帶你回家,否則就在書架安享天年吧。
書店陳列的狀況(偷窺時拍攝) |
很多人都覺得,閒暇無事到實體書店翻書閱讀,是一件很風雅的事情。但對於編輯或是出版業的朋友來說,每進入一個有書的地方,彷彿踏進修羅場,隨時都要準備發出波動拳或是真空迴旋踢(↓↙←+腳,就可以使出「塞ken Blue ken」),Fighting!此間最激烈噬血的關卡,莫過於「新書平台區」了。
↓↘→+拳,就可以使出「阿波ken」。(網路圖) |
在臺灣,每個月都有好多好多好多新書出版,然而每一家書店的新書平台區,頂多只能擺放數十本的書,大型書店則可以放上幾百本。這些能夠上到新書平台區的書,大多都已經經過第一輪的挑選,過於小眾的、過於理論的、不適合一般讀者的、一看就知道賣不出去的,可能都在第一輪被刷下來,魂歸離恨天。但上述條件也要看各家書店的風格及專業,畢竟,總不能夠要求專門經營國高中參考書販售的書店,也要進林達陽的《誤點的紙飛機》或是貓王阿圖的《九份貓體詩》吧?
要如何決定一本書是否上得了新書平台,取決於每一家書店或是連鎖書店總採購所下訂單的數量。換句話說,某家書店若只進了兩本,除非他們家的新書平台都只放兩本書,否則多半只能直接插入書架(也就幾乎掰掰了)。如果某連鎖通路進了400本,但是他們有40個門市,按照各店營業規模比例分配後,大店配了50本,這一定沒問題,但其他分店若只有配到10本,那就挺危險的。
另外,在書店經常看到書籍的特殊陳列、文宣立牌,或是大型海報,也都是經過一層又一層的談判過程,才能成事,可不是出版社做了就可以放上去。我曾聽過一些高格調的讀者對新書平台區以及週邊文宣品嗤之以鼻,認為商業氣息過重,玷污了書的文化氣質。但賣不出去的書,只會淪落到陰森的倉庫,一待就是數(十)年,終究逃不過被銷毀的命運。
我們在胡思二手書店的特殊陳列,但也只有一個晚上!哭。(我拍的) |
歧路花園的活字版印刷陳列。(逗點人二號拍的。) |
因此,對於出版社而言,身上扛著那麼多人的心血結晶,要是做出來的書如果沒有辦法在剛出版的第一個月就被看見,書就推廣不出去。久而久之,連出版社可能真的就掰了。所以對出版社而言,該去爭取的曝光,例如實體通路的採購量、網路書店的banner或專頁、媒體的書訊小格子等,就算必須先紅血集氣然後使出真空波動拳,也會不惜損傷,無論如何都要把競爭的對手(通常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作者的拜把兄弟姊妹)打飛,讓自己出版的書籍能夠讓讀者「一眼就看見」。
哇啊啊啊!氣功變好大啊啊啊啊! ↓↘→↓↘→+拳,就能讓龍使出真空波動拳!(網路圖) |
2012年國際書展,我們正在思考如何上架陳列。 我右邊是南方家園發行人子華姐,左邊則是小說家陳允石。 左邊是去現在紐西蘭摘奇異果的逗點人二號。(郭正偉拍的) |
這大概是我們最壯(ㄕㄠ)觀(ㄑㄧㄢˊ)的特殊陳列了!(郭正偉拍的) |
回到書店那一端,他們要如何知道究竟要下多少的書量呢?通常在書籍上市之前,出版社和總經銷就會開始準備該書的書介(可說是書的履歷表)以及文稿、封面稿、企劃案,約定了時間,和書店採購當面溝通協調,而這過程也就是「報品/提報/會報」。席間,只見三方人馬展開攻防戰,折扣、特陳、數量等,全都圍繞在最基本,但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打轉:「為什麼我們要進這本書?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這個問題,沒辦法一次講完,所以下個禮拜,就來介紹最(ㄏㄨㄟˋ)溫(ㄒㄧ)馨(ㄍㄢ)感(ㄌㄧㄥˊ)人(ㄏㄨㄣˊ)的報品現場吧。
其實不是報品啦,哈哈哈,但感覺很像了。 就是三個人(出版社代表、經銷商代表、書店採購)在一張桌子上聊。 2012年國際書展破報記者蘇小姐和一人劉霽和我。(郭正偉拍的) |
下次逛書店的時候,或許可以多花點時間看看這些平台上的書,也順道觀察一些文宣品,你會發現,那些理所當然的美好空間陳設,背後都是多方心血的結晶,不論是哪一種書,哪一種商品,或哪一種陳列方式,背後都有一則美麗又帶著汗臭的辛酸故事。
最後,就點播一首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給所有作者還有出版的朋友吧,我們繼續加油。
也歡迎複習先前的單元喔!
留言
另外 新書真的是一個月決生死嗎? 例如正義 他也不是上了新書推薦就爆量的 是靠口碑的
因此與其焦慮能不能上新書平台 不如真的出版好書 針對不同市場製作不同的書籍 才能讓消費者掏錢購買
正義那一本書,上市前一定投注很多心力,推出時也榮登各通路主打選書,陳列上有不錯的位置。之後的媒體效益,也讓這本書的能見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博客來也曾以「全館加價購」的方式,讓這本書的銷售更上一層樓。種種因素增強了這本書的曝光,讓沒有讀過的讀者也能夠覺得「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書籍本身要好,這是絕對,但也不是每一本內容很棒的好書,都有辦法能夠搭到上述的這些行銷盔甲。
如今的書籍販售生態,新書週期完全壓縮,在供過於求的狀況下,沒有辦法達到銷售量的書籍,就會被退回經銷商,店裡僅留下零星書籍安插書架或放倉庫,一旦銷售完畢也不會主動補書。意思就是說,一旦有人買走,之後該店就再也找不到這本書了。
所謂的長尾效應已經失效,沒有辦法上新書平台的書,銷售上都有危險。也因此,既然出版社做了一本好書,就應該想方設法增加這本書的曝光,讓有更多人有機會看見一本好書,這也是出版者對於一個作者,以及他的心血結晶,所應該扛起的責任。
Dear卵生水筆仔
是啊,好書的定義因人而異,但對作者而言,努力寫出來的孩子總是心頭寶!
就來介紹最(ㄏㄨㄟˋ)溫(ㄒㄧ)馨(ㄍㄢ)感(ㄌㄧㄥˊ)人(ㄏㄨㄣ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