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時令讀物:聖誕禮物書的啟示——略觀台北出版新力量



轉載自明報讀書網



【明報專訊】2010年可說是台北年輕出版力量冒起的年頭,其中以逗點文創結社最受關注,他們迸發的創意未必為人所不能,可是在台灣出版不算景氣的環境,竟然有實踐創意出版的勇氣,則是華文出版界較罕見的。創辦人陳夏民與友人自本年8月開始,為節日主題的聖誕書徵稿﹕「目前逗點推出的多半是『純文學』作品,但也不排斥製作一些比較輕鬆有趣,但有一定文學重量的書籍,《聖誕老人的禮物》(下稱《禮物》)便是我們的嘗試,希望透過該書,提供一個入門的方向,來協助更多的讀者欣賞純文學之美。」內容有「文學圈夢幻組合」包括台灣詩人鯨向海、楊佳嫻、王離等,小說、故事、詩、繪圖、攝影和漫畫作品無所不包。


「聖誕老人」是職人嗎?


這個在台灣罕見的結集行動,有太宰治單篇作品破土而出,也有當代兩岸作家的書寫痕跡,著名詩人鯨向海讚揚這次出版行動,並為書添上一詩。由夏天策劃,到冬天表演的一場出版節目,可謂精緻周密﹕每周向讀者傳出新書動向,包括該書的音樂會與交換聖誕禮物會,以跨媒體形式推廣新書,並有大量互動成果,向讀者徵集與書合影的亮麗照片。他在牯嶺街接受劉美兒與筆者的訪問時,曾分享過行銷概念,認為每種書種都有不同的目標﹕「對我而言,書籍是否暢銷,作品屬性、品質雖然佔了很大的因素,但行銷才是關鍵。如何透過成功有效的行銷,讓一般讀者也願意嘗試純文學,並藉此開發類型書讀者的數目,才是一門大學問。」《禮物》並非純粹應節的作品,而是討論「聖誕老人」這門行業在童話世界的難度。楊照在近著《故事效應》也提到這行當的不可能,而《禮物》所討論的則是「聖誕老人是否相信聖誕節」,可延伸的是普羅職人對打工身分的不確定感,是故事力量對故事角色的留難與詰問。


陳夏民所企劃的,在台灣一般只有雜誌才做,書籍較少﹕「原因就在收稿子麻煩,企劃若失焦,很容易就失敗。《禮物》的企劃發想源於這一個問題﹕『聖誕老人有沒有收過聖誕禮物?』有了核心概念之後,我開始思考聖誕節對於現代人,尤其是成年人,又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問自己﹕有沒有可能讓人看見一個新的聖誕節?有沒有可能讓人重新思考分享(贈與和收穫)的重要性?「由於個人因素,我十分在意『分享/互動』這個因素,總覺得長大了以後,曾經覺得重要的節慶氣氛似乎都淡了,聖誕節是其中一個,農曆年又是另外一個。為什麼小時候引頸期盼的節日,長大之後反倒失去了興趣?若說現在的小孩子依然期待著聖誕節和農曆年,那麼原因便很明顯﹕人長大後,會失去某些特質,可能是好奇心,也因此一個人所能觀看到的世界,便狹隘、單調了很多。」於是,他就發信給創作圈朋友,問問關於聖誕節的想法﹕「畢竟我們是以交朋友的心態來做出版的,希望與優秀的創作者交朋友,也希望能和讀者博感情,我相信包裝精緻、內容精彩的書,的確能讓參與的創作者和購買的讀者滿意、開心,至於銷售成績當然就由我來承受了。」


是出版,也是創作


陳夏民每周發送的文案最精彩的,就是跨越文類界線,嘗試以書籍題材本身的故事性質,說書一樣跟你談新書。就在題為《空無一物的襪子/收信人不明的卡片》的「故事」裏,他想像聖誕老人的遺憾﹕「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應該就是聖誕老人吧?只要在聖誕夜當晚上班,其他時間就躲在北極的小冰屋裏面讀信、看書,沒事就騎著馴鹿去打獵,生活好不愜意?不過,送了那麼久的禮物,聖誕老人卻始終有一個缺憾﹕『我很乖,但為什麼我從未收過一件禮物?』」並且連結別的童話故事,介紹書籍設計﹕「趁著值勤前的空檔,他向賣火柴的小女孩借了火柴盒,站在冰天雪地之中劃下火柴許願,偷偷對著天空說﹕『請給我一個聖誕禮物吧!』」《禮物》最動人之處,就是細心的「禮物」設計──以「火柴盒」來包裝,讓讀者不用包裝花紙,便可送給朋友。一如陳夏民所願,台北女生全都對書愛不釋手。


昨天聖誕大家也許未必收到合意的禮物,床頭掛好的襪子仍在等著。如果想讀一讀台北創意,不妨到旺角序言書室走走,做個送《禮物》給自己的聖誕老人。


網址﹕http://clickpresshk.com


文 袁兆昌


編輯 曾祥泰

留言

書寫痕迹的"迹"字不見了啦~
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