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意的理由◎神小風
認識林達陽之前,先認識了他的詩。身為網路時代崛起的新世代詩人,或許早該適應自己的詩在不斷「複製」、「轉貼」下顛沛流離,期望被更多的人看見,帳號和網路暱稱是秘密的鑰匙,通往詩的秘境或者,愛的可能。新世代寫詩者眾,而林達陽早就是小有名氣的青年詩人了,也是眾多文藝少年少女們口耳相傳的「ㄌ學長」,這個稱呼簡直就像什麼暗戀對象的代名詞,值得寫在日記本裡大書特書「今天ㄌ學長對我說……」似的,親暱卻不失禮,最高級的崇拜,與一種無法輕易言說的嚮往。
度過虛構的海洋,閱讀秋天裡寄不出的一封封情信,如今引領我們穿過霧一樣的黃昏。這已是詩人林達陽的第三本作品集。是的,即使他的散文與隨筆同樣寫得如此細緻且美好(當然包括了他在臉書上那按讚無數,詩意盎然又逗趣的生活短文)我仍是想更加精確的稱呼他。始終記得初次讀他的詩,是獲得林榮三文學獎的作品〈如果降下大雨〉,緊緻的詩句與氣氛逗引人心,與忍不住想讀出聲響的音樂性,每每想起竟會脫口而出:「如果降下大雨……」成為一個提供詩意的懸崖,讓讀者自行斷句、想像與接續。然而詩人還是有話要說,在生活的滂沱與艱難的路程裡,帶著些微的自負與堅毅的語氣,隱隱透露了詩人的秘密目的:
我想說的很少但想法
很多,如果降下大雨
我不願只陷入一種腳印
我換穿千百雙鞋,找一個腳型
走一條路,希望能抵達無數方向
孤獨而自負、內斂且深情。詩與詩人幾乎是密不可分的,散文總被要求真實與美,小說則以虛構抵擋內心,但詩的隱喻和象徵,幾乎毫無隱瞞的直指詩人的世界觀,與內心最重要的事,愛與生活亦是。而當我們深陷生活的種種困頓或愛的地獄,林達陽的詩將這些情感一再拉高,自我辯證乃至尋找出口,彷彿從字裡行間伸出手來,溫柔卻不失力道的,揉皺我們的內心。
然而詩人究竟在尋找什麼?詩裡的林達陽彷彿總在遠行,卻又不安的屢屢回望,以致於中斷了這趟旅程,未真正出走,又一直在途中。或許可以從《誤點的紙飛機》裡的章節標題窺知一二。此詩集分為「我已來到這裡」、「靜坐」、「無法完成的歷險記」、「在遠方等我」等四個輯子,「我已來到這裡」裡大多是情詩,寫青澀且留戀不已的愛情,既甜美又哀傷,如〈我已經來到這裡〉:
我已經來到這裡
園子裡無人穿越,似乎有雨
淋濕懸空的繩索。衣物
已經晾乾了收在簷下
此刻我是溫暖的,有那樣的餘地
去回想一種安寧而
模糊的花香,柔軟心意
遲疑的妳
在愛情裡,每個詩句都充滿暖意,詩人的心意毫不猶豫的直指前方。越過重重難過與險阻,卻又因某些不可言說的憂鬱而就地「靜坐」,或許是分離,或許是迷茫,旅途中遇上了叉路難以前行,此時的詩人不再溫柔,反倒顯得尖銳且戲謔,朝世界拋出種種疑問與反叛,如這首〈最失敗的人〉:
沒有風來翻掀我
沒有帽子,沒有頭髮
沒有可說或想聽的話,「狼來了」
你仍在落地窗旁坐著等待滴落的
雨水點選,點選你和你的
位置如一種寂寞的應許,的遊戲
成為神的器皿卻以為已經成為神
成為 神,最失敗的人
〈最失敗的人〉裡詩人化身憤怒青年,不斷質問世界與自身,刻意動用了廣告和知名品牌的象徵,雖未顯新意,但此方式使得整首詩不過於沉重,字句間卻又隱含詩人強烈的情緒。彷彿開了一扇新的窗子,詩人開始往外看去,以詩批判社會事件與生命的探索。而這趟旅程,會是「無法完成的歷險記」嗎?此詩無可避免的令人聯想到馬克吐溫的名著《頑童歷險記》,而在與此篇章同名的詩裡,林達陽的確也引用了此書的段落,但此時的詩人經過旅途的洗禮,風格趨近成熟,對生命的叩問也不再太過尖銳,而是帶著某種寬容的理解之意:
如今我才明白遠方只是一個未知的
空桶子,不聲不響的空桶子
我始終躲在裡面,因嘗試獨自
打亮想像的火光,而發出聲響
這難道不是詩人最孤獨的自白,或最真切的祈禱?林達陽劃亮詩的火柴,為過去青澀的自己、深深愛過的女孩、或正往這條路上走的讀者點起燈火,試圖往更勇的遠方邁步。而最後的指示路線竟是「在遠方等我」,詩集的結尾放的不是詩,而是一整篇真實而懇切的散文,命名為「寄往遠方的道歉信」,兩相映照,為自己這幾年的生活下了註解,或許遠行是為了確認自己還有回來的理由,確認自己還能誠實的說出對不起,「短短三個字不能再說,卻幾乎就是我成人以後全部的隱喻。」在表達歉意以前,必先意識到某些被折損、出了差錯的選擇是什麼?或許詩人打亮的火光,是為了過去那個年輕的、仍然在遠方憂鬱徘徊的自己。誤點了的紙飛機還能分辨它最初的方向嗎?我們應該如此相信,最好的情書已經來到這裡,而最好的情人或許,仍在路上。
﹍﹍﹍﹍﹍﹍﹍﹍
逗點人介紹本文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