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


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註一)

◎阿丹

  幼童時期,父母就是世界,他們是孩子情感寄託的唯一對象,孩童倚賴這之間交流的情感生存,在他們真誠的童言童語中,能輕易對父母說出「我好愛你」。¬而東方文化在情感的表達是內斂的,隨著年齡增長,愛也許未曾稍減,卻變得盡在不言中。嚴父慈母並非絕對,但男外女內的社會文化及不景氣多兼一份差的情況下,子女與父親相處互動的時間過少。一份調查指出,許多父親的心願,竟是渴望與孩子更加親近、融洽,而不是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在《量身訂作的爸爸》(青林出版社),小女孩只有媽媽沒有爸爸,於是她登了廣告應徵一個爸爸。她的爸爸必須要聰明、會運動、喜歡玩拼圖……可是每一個應徵爸爸的人都不符合這些條件。只剩下最後一個應徵者,他看起來也不像理想的爸爸,可是他很親切、喜歡動物,還會做菜,更重要的是,他會在小女孩睡覺前講故事給她聽。她好愛她的新爸爸。小女孩「沒有父親」不見得是事實,真正的事實是她「沒有父親的陪伴」。孩子無法理解父親在外辛苦工作是為了維繫家庭的運作,對他們而言,真正的爸爸,就是陪他們吃飯、陪他們睡覺、陪他們玩的人。因此,就算同住一個屋簷下,卻見不到他的面,孩子可能會對父親的角色會從他們的心房遷出,淡化對他的情感。


  類似的題材來看看安東尼布朗的作品。在《大猩猩》(格林出版社)中的安娜好喜歡大猩猩,但她從來沒去過動物園,她的單親爸爸太忙了,當她想跟爸爸說話時,他總說現在不行,晚點再說。生日當天,一睜開眼看見猩猩,可惜只是一隻玩偶,那是她的禮物,她失望地把牠丟到角落;但到了晚上,玩偶居然變成一隻活生生的大猩猩,牠溫柔地看著安娜,帶安娜去動物園、去看電影、跳舞。隔天醒來睜眼一看,猩猩在她的床邊陪她,她立刻跑去想告訴爸爸昨天晚上的事,沒想到爸爸居然問她要不要去動物園。安東尼布朗的作品常圍繞著對於弱勢兒童、家庭及階級問題等主題的關懷,細膩卻又超現實的筆觸,還常在畫面加上許多讓人像尋寶一樣搜尋畫面上的小細節,忍不住要說,好玩極了。


  接著介紹兩部比較特別的作品:《曼先生的旅行》(三之三出版社)與《傷心書》(維京出版社)。《曼先生的旅行》裡,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帶著兒子遺留下的泰迪熊以及一把椅子去旅行。途中經歷了許多的人,直到遇見一位同在戰火中失去家人的小男孩,然後他們坐著訴說彼此的過往。看似淡淡的哀愁,卻將父子間深沉的愛傳述的淋漓盡致,即使經歷悲痛,傷心總會被撫慰,未來的生活還是美好的。
  但同是喪子之痛,《傷心書》卻令人不忍卒睹。如果讀過羅倫達爾的書,對於此書的畫風應該會覺得熟悉,長期與達爾合作的昆汀布雷克,在這本書裡運用了大量的灰色,以墨水線條與淡淡的水彩構築這部作品,營造出相當沉重的失意感。邁克羅森彷彿失聲吶喊的文字,寫出自己經歷的喪子之痛。

傷心何處是,傷心處處是。

它會一路走過來找上你。

傷心何時有?傷心時時有。

它會一路走過來找上你。

  很難說他是否藉由書寫走出陰霾,因為在最末一頁,畫面上只是一間灰暗的屋子,一個老人,坐在桌前,微暗的燈光下,凝視著兒子的照片。
  咳,多沉重呀,一旦你翻閱了《傷心書》而陷於悲傷,建議你去翻翻高畠純的《爸爸的圖畫書》(道聲出版社),相信你的情緒可以從地獄到天堂,不信的話就試試吧。



註一:《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為Eric Carle作品(中文版為信誼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