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野獸國——我的心裡住著一頭野獸


野獸國——我的心裡住著一頭野獸

◎阿丹/文.攝影

累了一天得不到休息,孩子卻在耳邊大吼大叫,你是否也會忍不住發脾氣?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在1963年出版了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文版《野獸國》,漢聲出版社出版當時幾乎被認為是驚世駭俗的作品,因為從來沒有人如此赤裸地呈現孩子的強烈情緒大人們質疑它的適讀性,怕那些怪獸嚇壞小孩,(相反的,孩子們愛死這本書了),更怕看了這樣的內容跟著學壞。它並非想描述小孩子像野獸一樣喜歡大吼大叫,而是正視接受尊重兒童的情緒

此外,台灣讀者較熟悉的作品如《生氣的亞瑟》、《非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等,都是讓主角「小孩」的憤怒像火山爆發、像星球萬物化成碎片。此時,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想像的空間,讓他們的情緒存在那個小世界,然後,他們不生氣了,甚至忘了一開始為什麼要生氣。這是孩子的天賦,那是與真實世界妥協前的緩衝,他們透過想像力去解決事情,倚賴想像力生存

《野獸國》裡的Max對媽媽大吼,說要吃掉她,在大人眼中離經叛道的行為,卻是一種佔有、愛的表現,在發洩情緒的同時傳達了對母親的依賴。(同樣的,Max要離開野獸時,野獸也對他說:「請留下來不然我們就要把你吃掉因為我們太愛你了。」)只是他的壞情緒未被正視、安撫,甚至被責備,於是原本單純的壞情緒擴大了。隨著翻頁,畫面上的安排可以看到版面漸漸被填滿,後框線完全消失——壞情緒漲到最高點,他於是進到想像的世界。

想像的世界裡到處都是怪獸,牠們無異是Max情緒的延伸、自的投射。在這個世界,他可以主宰、改變一切,他成為他的想像世界規則的制裁者。他扮演了原來的敵對角色──「媽媽」,他怒視怪獸,對牠們大聲責罵,要求牠們服從。

然後他的情緒緩和了。當憤怒從心裡傾空,他開始需要別的情緒來填補他想起媽媽的愛於是Max返回真實的世界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畫面的安排上是一個水平線性的返向,藉由想像世界的「來」與「去」,他經歷了、檢視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最後,桑達克並不是平淡無奇地安排「Max回到媽媽的懷抱」,他用間接的方式,不言之情,在最後一頁竟然是空白的,只寫著媽媽幫他留在桌上的晚餐還是熱的。有趣的是,在書中的媽媽卻始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就讓讀者不自覺地將那個角色投射成自己的媽媽。

(本文作者為童書達人)

留言

宗元寫道…
噢~我愛野獸國柳。
Sharky寫道…
我也非常喜愛,這本書有很多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