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討厭收行李

◎夏至生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學校旅行的前一天,總是興高采烈地向媽媽要錢去鄰近的小店採買零食和飲料,然後站在貨架前精心挑選,深怕一個不小心會發生和別人撞糖的慘劇。長大成人後的今天,依舊是為了旅行的準備,我卻呆望著散亂一地的衣物、書籍與如祭典牲祭豬公般剖開的大行李袋,覺得有些哀愁。

同樣是為了前往某個地方,同樣是將東西塞進旅行背包,心情為什麼截然不同呢?

我討厭收拾行李,因為組成這個動作的關鍵要素,便是重新衡量某件物品之於我生活的重要性。我往往為了是否取捨一件衷心喜愛、圓領卻翻成荷葉邊的舊T恤,或是一本從未看過卻始終認定要在旅行途中唸完的小說(例如那本被我帶去泰國卻原封不動陪我坐經濟艙回來的On the Road)而傷透腦筋,最後便乾脆把所有東西全塞進箱子裡,但這些重要的寶貝兒到了目的地後,通常總會(乾淨又美麗地)待在原來的行李箱,或移居到新的抽屜裡去。相較於一開始就決定捨棄不帶的東西,這些經過慎重考慮而雀屏中選、最後卻在異鄉慘遭冷凍的物件,難道不顯得更慘嗎?

這類的遺棄劇碼也常出現在人際關係上。為了維持與某個人的關係(其實根本只是一個不會念出的名字或暱稱),我們精心地為他們挑選適當的位置,可能是即時通訊軟體裡的好友名單、手機裡面的電話本、或是抽屜裡始終惦記著要回覆的前年的聖誕卡等。我們期待有一天這些裝置會派上用場,為這段關係扮演溝通橋樑的角色。不料,兩人之間的距離竟也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疏遠,最後這些人成了我們心中看似重要卻束之高閣的收藏品,他們不曾沾染塵埃,更不可能面臨毀損,(這些被活埋的存在)只能靜靜地等待重見光明的一天…

但究竟是誰等待誰呢?

現在,我還望著旅行袋發愣,苦惱著該如何挑選行李的同時,不免憂慮自己會與那本On The Road有相同的際遇:被某個人(可能是你,甚至是我自己)帶到遠方冷凍或遺棄。

我最討厭收行李了。

留言